查看原文
其他

北京科技大学/李子宜团队/J.Hazard.Mater./通过简单的改性策略提高沸石对NOx的吸附性能

Yingshu Liu 等 环材有料 2023-01-17

🎨文献、电子书快速提供、英文论文撰写查重以及语法校对服务,全部免费!快快联系小编(文末二维码添加)。

第一作者:Yingshu Liu ; Xiaoyong Wu

通讯作者:李子宜

通讯单位:北京科技大学

DOI:10.1016/j.jhazmat.2022.130225

全文速览

报告了在Cu-ZSM-5沸石上以较低的脱附能量成本提高NOx吸附性能,该沸石是通过一种简单而快速(690秒)的改性方法,即初始湿度浸渍结合微波干燥(IM)制备的。在低于1000 ppm的NOx进料浓度和室温下,与H-ZSM-5、Na-ZSM-5和常规液相离子交换对应物相比,IM样品在沸石上的干气流的记录NOx吸附容量(qtNOx)为0.878 mmol/g,在适当的铜负载(2.1wt%)下的湿气流qtNOx为0.1 mmol/g。在用湿气流中的NOx饱和的最佳IM样品上,NOx的程序升温脱附表现出比报道的Cu-ZSM-5更低的主峰温度和脱附NOx中显著的NO2比例(72.6%)。在不同的吸附物状态和对H2O的竞争性方面,对适当负载的Cu-ZSM-5上的有利NOx氧化吸附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,表明IM方法是一种有前途的实际应用的吸附剂改进策略。

背景介绍

沸石作为由AlO4SiO4四面体构建的典型微孔无机物,具有NOx氧化吸附亲和性和高化学/热稳定性,允许对NOx进行稳健的变温吸附(TSA)过程(脱附温度353–572 K)。ZSM-5沸石已应用于基于TSA工艺从干燥的铁矿石烧结烟气中捕获NOx,其产生约0.1 mmol/gNOx循环吸附能力(NOx进料浓度约200 ppm)和高浓度NO2(平均体积浓度约2%)脱附气体。商业沸石用于在硝酸装置中从废气流中吸附NO,并通过在高温下用热空气再生床来回收NOxHNO3通过简单且经济高效的离子交换方法改进NOx沸石吸附剂值得进一步研究。然而,在NOx吸附和脱附特性方面符合实际应用的相关工作很少。在这项工作中,开发了一种高效的NOx吸附剂Cu-ZSM-5沸石,该吸附剂使用基于初始湿度浸渍和微波干燥的快速(<700秒)和简单的离子交换方法。通过以下比较,评估和验证了吸附剂的NOx吸附/解吸性能:1)基于传统液相法和不同母沸石的其他离子交换剂在干气流中的NOx吸附能力;2)在不同铜负载量的一系列样品中,湿气流中的NOx吸附能力;3)与母体沸石的NOx程序升温脱附。通过原位DRIFTS表征,揭示了在优选的中等交换的Cu-ZSM-5上从湿气气氛中对NOx的有利氧化/吸附的更深入的理解。

图文解析

Fig.1 A. XRD patterns of six zeolites; B. Ar adsorption/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of six zeolites.

图1A显示了改性和双亲沸石的XRD图谱。六个样品的图案包含一组不同的衍射峰,这是MFI拓扑沸石的特征。与母体沸石相比,改性沸石的晶粒度降低,这对于液相离子交换样品更显著,因为(0 0 1)和(2 0 0)衍射峰的强度较低。此外,5.2%Cu-HZ5_LP样品在12.8°处有明显的杂质峰,属于Cu2(OH)3NO3
图1B显示了六种沸石的孔径分布。对于双母体沸石,与Na-ZSM-5相比,H-ZSM-5具有更大的Sbet,但Vp更低,表明H-ZSM-5上的铝缺陷更大。5.2%Cu-HZ5_LP显示Vp降低,5.1%Cu-HZ_5-IM显示Sbet显著降低,Vp变化可忽略不计。相比之下,3.3%的Cu-NaZ5_LP表现出增加的Sbet、Vp和平均孔径(Dp)。上述样品的初级孔径约为0.55nm,与ZSM-5晶体学值非常吻合。然而,由于氧化铜物种的严重堵塞,3.2%Cu-NaZ5_IM上的微孔变得微不足道。

Fig.2 A.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s of NOx from dry gas stream; B.Adsorption breakthrough curves of NOx from wet gas stream.

图2A显示了六种沸石上干燥气流中NOx的吸附穿透曲线。3.2%的Cu-NaZ5_IM在开始时没有微孔立即突破,表明其无法捕获NOx。与包括母体沸石、5.2%Cu-HZ5_LP(0.289 mmol/g)和3.3%Cu-NaZ5_LP(0.211 mmol/g)在内的其他样品相比,5.1%Cu-HZ_5_IM具有高得多的qtNOx(0.878 mmol/g)。据我们所知,在与工业烟气相关的低于1000 ppm的NOx进料浓度下,该值是所报道的沸石中NOx吸附的最高值。
上述结果表明,使用改进的初始湿度浸渍法在H-ZSM-5上掺入铜赋予了沸石对NO氧化的更强催化活性,因此与液相离子交换对应物相比,显著增强了NOx吸附能力。这可能与沸石内更有利的铜分布有关。
图2B显示了两种母体沸石和一系列铜负载质量不同的Cu-HZ5_IM样品上湿气流中NOx的吸附穿透曲线。所有样品均显示出穿透前NOx的深度去除以及不同程度的卷起现象(Na-ZSM-5除外),其呈现出比干试验中更尖锐的过冲峰值。这些上滚峰主要归因于吸附柱前部预吸附的NOx被柱后部的H2O取代。从应用的角度来看,在卷起之前,一旦突破开始,应立即关闭吸附步骤,以避免导致高流出物浓度和吸附容量损失的卷起峰值。

Fig.3 Variations of qt,NOxbefore roll-up and decrease in qt,NOx due to roll-up with copper loading mass percentage.

图3显示了Cu系列负载质量不同的Cu-HZ5_IM样品在卷起之前的qtNOx值以及卷起导致的qtNOx减少。2.1%的Cu-HZ5_IM显示了所有样品中qtNOx的最大值为0.1 mmol/g,卷起导致的吸附容量损失可忽略不计。在H-ZSM-5上负载铜的积极作用可以保持,直到负载质量百分比增加到9.6%。这些沸石上NO2被H2O的微弱置换表明NOx在H2O上的显著竞争吸附。相比之下,传统离子交换5.2%Cu-HZ5_LP显示出更显著的NO2卷起峰和更低的qtNOx

Fig.4 TPD curves of NO and NO2on 2.1%Cu-/HZ5_IM (a) and H-ZSM-5 (b).

图4显示了2.1%Cu-HZ5_IM和H-ZSM-5上的NO和NO2的TPD曲线,其中在卷起之前和之后对NOx进行了饱和吸附。对于2.1%Cu-HZ5_IM,卷起之前和卷起之后的样品显示了NO或NO2的类似TPD曲线模式,除了卷起之前样品上弱吸附NO的第一个解吸峰。与NO2相比,NO显示出较弱的TPD曲线,在卷起前和卷起后,样品的峰值温度分别为595 K和628 K。即使温度从323 K升高到823 K,NO仍会继续解吸,这表明存在化学吸附的NOx物质,在工业上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难以解吸(≤ 700K)。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,对于循环TSA工艺,在潮湿条件下,2.1%Cu-HZ5_IM的工作容量为0.060 mmol/g。
H-ZSM-5对两个样品表现出不同的情景。对于卷起前的样品,NO和NO2都显示出与弱吸附物种相对应的低解吸峰温度。发现NO2作为主要解吸化合物的解吸温度范围很宽(393–723 K),峰值为558 K,而NO解吸在高温下可忽略不计。对于卷取后的样品,NO主导解吸,NO和NO2均显示双峰分布,主峰约为460 K。卷取期间H2O置换吸附的NOx不仅降低了NOx的解吸/吸附量,还改变了主要解吸化合物(从NO2到NO),表明在H-ZSM-5上NO2对H2O的吸附竞争力比在2.1%Cu-HZ5_IM上弱。总的来说,从卷取前样品NO2回收的实际应用角度来看,与H-ZSM-5相比,2.1%Cu-HZ5_IM使NO2浓度更高,对应于500–700 K的较窄峰值,反映了其更大的实用性。

Fig.5 In-situ FTIR characterizations for process of NOx adsorption from dry gas stream on 2.1%Cu-HZ5_IM (a) and H-ZSM-5 (b)

为了深入了解母体和改性沸石上吸附的NOx分子状态,研究了2.1%Cu-HZ5_IM和H-ZSM-5的原位FTIR表征。图5显示了两个样品在从干气流中吸附NOx期间的红外光谱。可以观察到与特定物种相对应的特征带,其强度在5分钟后在整个波数范围内保持恒定,这表明在暴露于50 mL/min气流的30 mg样品上快速达到吸附平衡。对于两个样品,在1627、1870、1208和1344 cm1处的四个红外吸收带出现在NOx吸附中,分配给N2O3、NO+、NO2-和N2O4。与H-ZSM-5相比,2.1%的Cu-HZ5_IM具有更大的N2O3带,同时在1570cm1处显示出独特的带分配给NO3。对应于CO2的对称和非对称拉伸振动的带分别出现在2360和1380cm1处,其在2.1%Cu-HZ5_IM上比在H-ZSM-5上略强。

Fig.6 In-situ FTIR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for TPD process on 2.1%Cu-HZ5_IM (a) and H-ZSM-5 (b) saturated with NOx from wet gas stream.

图6显示了用湿气流中的NOx饱和的2.1%Cu-HZ5_IM和H-ZSM-5进行TPD期间的红外光谱。NxOy和CO2物种的谱带强度随着温度从298 K增加到698 K而降低,在此期间,由于H2O解吸的干扰,H-ZSM-5上的光谱中的噪声明显。对应于1332–1336 cm1处出现的条纹分配给氢键合沸石羟基,水的吸附降低了两个样品上吸附NxOy的谱带强度,包括b–NO3的消失2.1%Cu-HZ5_IM上的谱带。在2.1%Cu-HZ5_IM或398 K后的H-ZSM-5上,分配给N2O4的1353或1347 cm-1处条纹显著降低,表明NOx脱附的发生与TPD结果一致。存在b–NO3-的伴随带−在498和548 K期间出现在2.1%Cu-HZ5_IM上,这可能是由吸附的NO2-反应引起的和解吸的NO2/N2O4。N2O3带(1627 cm1)和NO2(1208 cm1)在2.1%Cu-HZ5_IM上的598和648 K期间以及在H-ZSM-5上的448和498 K期间消失,表明NOx脱附的主要阶段对应于TPD峰上的高NOx脱附速率时期。,当温度达到最高值(698 K)时,两个样品上的1870 cm-1处的条纹似乎都保持不变,这可能是由于在脱附水存在下,反应生成NO;硝酸产生的反应式3NO2+H2O ↔ 2HNO3+NO。
在NOx解吸的初级阶段之后,CO2的谱带(2360和1384 cm1)和H2O(1347 cm1)在2.1%的Cu-HZ5_IM上,在648 K时急剧下降并趋于稳定,这高于ZSM-5沸石上单组分CO2和H2O的正常解吸温度,而H-ZSM-5上的解吸温度与之前的文献一致。这些事实可能与强烈氧化和吸附的N2O3物种有关,N2O3物种阻断了在2.1%Cu-HZ5_IM上解吸CO2和H2O的扩散路径。此外,铜的浸渍可能导致H+从原始位置迁移,从而形成H2O/H+网络,进一步加强N2O3分子的配位。2360 cm1处CO2的类似谷带反映了在水存在下在母体沸石和改性沸石上的相似CO2吸附状态,其对NOx具有主要的吸附竞争力。

总结展望

这项工作报告了通过初湿浸渍结合微波干燥改性的Cu-ZSM-5沸石上NOx吸附性能的提高。一系列表征表明,该方法可以精确地将铜掺入到H-ZSM-5中,沸石结构和结晶性质发生轻微变化。与母体、传统离子交换沸石和先前报道的沸石相比,在低于1000 ppm进料浓度和室温下,所获得的Cu-ZSM-5_IM显示出记录的来自干气流的NOx吸附容量(0.878 mmol/g)和来自湿气流的适用的吸附容量(0.1 mmol/g),其中含有适当的铜负载量。同时,NOx脱附峰值温度较低,脱附气体中NO2的比例较高,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。通过原位FTIR揭示了通过一系列反应路线在Cu-ZSM-5_IM上对NOx的有利氧化吸附,显示了具有巨大催化活性的有利的多种NOx吸附状态,这更好地利用了可用吸附位点,并增强了与水蒸气的竞争性。这项工作的结果使这项工作变得容易和迅速( 700 s)改性方法,这是一种有前途的NOx吸附剂改进策略。
全文链接: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hazmat.2022.130225

声明:

本文仅为了分享交流科研成果,无任何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联系邮箱或添加小编微信删除。

往期推荐:

武汉大学何治柯/吉邢虎团队Desalination Ti3C2TxMXene@碳量子点杂化微米花—高容量电容去离子的无粘结剂电极

2023-01-08

中南大学/王海鹰教授团队/J. Environ. Chem. Eng. /原位合成自涂覆铋碳复合电极——电容去离子中的氯储存

2023-01-06

南京理工大学王风云 / 夏明珠SPT: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高掺N层次多孔碳纳米颗粒的绿色合成方法以用于电容去离子

2023-01-04

广西大学赵祯霞团队CEJ:NCQD定向锚定在NH2-MIL-88B(Fe)的柠檬酸缺陷簇上以高效光-Fenton催化去除四环素

2023-01-03

Chemistry of Materials: MXene在刻蚀时产生的本征空位缺陷

2023-01-01

向环材有料投稿,即可在文献电子书直达群享受免费文章查重以及校对服务!


微信加群:

环材有料为广大环境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、研发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分享平台,我们组建了环境材料热点领域的专业交流群,欢迎广大学者和硕博学生加入。

进群方式: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,邀请入群。请备注:名字-单位-研究方向


扫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,邀请入群,获得更多资讯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